Search This Blog

Thursday, February 14, 2013

地從何來

建築師學會無耐之前向土拓署建議,將葵涌貨櫃碼頭設施遷至青衣或大嶼山西部。呢個建議,响中學嘅時候一位已故嘅物理老師亦題講過俾我哋聽。今日坐巴士嗰陣,沿三號幹線行,行咗十幾分鐘都仲係一大片貨櫃碼頭,咁究竟起到幾多屋呢?

葵涌貨櫃碼頭有279公頃嘅地,細過啟德少少,但啟德一早決定咗嚟起郵輪碼頭、體育城等,所以先得嗰三萬個單位咁大把。如果將貨櫃碼頭變成一個新市鎮,例如用一半地即係140公頃左右起屋,地積比率去到6,即係做到太古城咁,咁就有90,093,924呎建築面積起屋,以平均500呎一個單位,即係有180,187個單位,地區規劃、諮詢、起屋如果全部五年攪掂,施政報告起額完成啦! 以現時平均家庭人數2.9人計,就可以住522,544人。根據《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》,用返葵青區嘅人口分佈推算,社區設施(學校、醫院之類)同康樂設施 (公園、運動塲、泳池之類)需要大約112公頃建築面積,當然唔係所有設施都可以以多層建築,即係用地嚟講,112公頃係 upper bound. 其餘幾十公傾,我諗要用嚟起晒路。

地區經濟方面,可以再參考太古城,樓上係住宅,樓下甚至地庫係商場,應該唔大問題,呢個模式,重可以吸收部份社區設施用地,例如警署、郵局、圖書館、社區服務中心等,加上大廈之間嘅平台可以做空中花園,又可以空出部份用地做其他事。連接去其他區嘅配套,可以靠地面嘅巴士,又或者叫地鐵起條東涌支線又得,反正東涌線已經有唔少轉車站。

五年後解決到五十幾萬人嘅居住需要,似乎可行,但做唔做,係另一件事。做嘅話,順勢起埋10號貨櫃碼頭又得,一舉兩得。

No comments:

Popular Posts